分享缩略图

吃瓜黑料爆料最新提供最新鲜的吃瓜黑料与爆料内容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风雨中的吃瓜黑料爆料最新提供最新鲜的吃瓜黑料与爆料内容风雨中的温暖“港湾”——探访北京受灾群众安置点

2025-08-02 14:58:39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记者余佩璇、田晨旭)连日来,北京遭遇连续极端强降雨天气,在密云、延庆、怀柔、平谷等地造成严重灾害,十万余名群众转移。记者走访平谷、怀柔部分受灾群众安置点看到,从饮食起居到心理安抚,从医疗保障到文娱活动,虽然只是“临时的家”,但工作人员却在处处细节中,让村民们感受到风雨中的暖意。

北京平谷,来自镇罗营镇关上村和大庙峪村的900多位村民,住进了农业中关村学院华夏学校基地安置点。经历了北京暴雨的他们,正在这里暂渡难关。

人群中,身着绿色迷彩服和荧光应急马甲的16岁学生李梓晖格外忙碌。搬运物资、递送餐食、陪伴老人……作为关上村村民,暴雨之初他便主动请缨参与救援,如今又在安置点当起了志愿者。

“我是村里的一份子,能做的就尽量做。”刚陪老人聊完天、拎着餐盒走向垃圾点的李梓晖说。长时间奔波让他的脚后跟磨起了水泡,他却摆摆手:“小伤,村里党员叔叔们三天没合眼,还有同龄伙伴都在帮忙。我们盼着家乡早日重建。”

7月29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体育中心安置点,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平谷调大鼓第五代传承人李克文为村民表演。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6公里外的平谷区体育中心安置点,安置了来自镇罗营镇五里庙村、见子庄村等7个村庄的400余名群众。“这个2000多平方米的篮球、羽毛球场,接到任务后仅用两小时就完成了应急改造。”平谷区体育局副局长王春伟介绍。

为丰富大家的生活,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平谷调大鼓第五代传承人李克文来到安置点,为村民们表演了《春之韵》《送女儿上大学》等经典曲目,熟悉的旋律让不少观众跟着哼唱;而另两位“平谷榜样”则在临时活动室里带领小朋友做起手工、读起绘本,与孩子们一起玩耍。

“孩子们来到陌生的地方还有点不太适应,这些活动可以安抚孩子们的情绪,也让我们放松不少。”一位家长告诉记者。

在位于怀柔区的北京市军训基地安置点,来自琉璃庙镇、雁栖镇17个村庄的1000余名群众居住于此。记者在住宿区看到,每个房间门上都张贴着屋内群众的基本信息,卧床、糖尿病、高血压等特殊情况也清晰标注。“安置点内老人数量超过一半,我们非常重视他们的健康监测。”安置点负责人武献梅介绍。

7月31日,在北京市军训基地安置点,护师王仔剑(右)搀扶琉璃庙镇后山铺村村民刘长金(左)返回房间。新华社记者 余佩璇 摄

90岁的琉璃庙镇后山铺村村民刘长金拄着拐杖来到医疗点。在告知医护人员其脚部有皮肤病后,护师王仔剑迅速对老人的病情进行处理,并搀扶着老人回到安置房间。“转移点内这些医护人员就跟我们的孩子一样,照顾周到,心里特别踏实。”刘长金说。

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主任医师周东海介绍,安置点内安排了来自内科、骨外科等科室的9名医护人员24小时值守,定期巡诊。医护人员还对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开展了“健康筛查”动态管理,如果出现急重症患者需转诊,安置点内的救护车可通过“绿色通道”直达医院。

“现在正值中伏,北京中医医院还为群众送来了桑术养正饮和消暑祛湿饮,帮助大家扶正祛邪,清暑除湿,调理脾胃。”周东海说。

作为区级安置点的负责人,武献梅已经连轴转了多日。“虽然这是座‘临时避风港’,但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让大家安心、暖心又放心。”她说。

【责任编辑:卢小凡】
返回顶部
Sitemap